文學劇場
此時此刻 • The Moment
2019.11.29㈤-11.30㈥ 20:00
南灣舊法院大樓黑盒劇場→$150
主辦及製作 ● 石頭公社藝術文化團體
資助 ● 文化局
編導的話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去年一起擬定的演出計劃,今年完全翻地覆地,然而卻也殘酷地貼題。
此時此刻,我們該看什麼?該演什麼?還能演什麼?
或者,有什麼戲,現在要快點演?有什麼話,現在要快點說?
此時此刻,我們該做什麼?
就在鄰埠為守護家園打了五個月保衛戰的時候,就在我們身邊馬上要裝上一千六百多條人臉識別智能燈柱,就在網絡安全法即將實施,就在司警局將新增保安廳 、國家安全情報工作處、國家安全罪案調查處、恐怖主義罪案預警及調查處等特定附屬單位的時候,2016年上演的那個版本中,眾人回頭凝視和最後合力對抗的黑暗夜空,此刻已經迫到埋身。此時此刻,我們可以做什麼?
我們為何進入劇場?為何仍然相信劇場?或者因為我們仍感念於,劇場面對人類困境的力量,那淨化人心的力量,仍渴望於劇場中,找回思考和發聲的公共空間,我們期待一個全新的劇本,由自己去建構。
是次創作得力於兩本重要的時代之作:《1984》 與《暴政》,謹在此向兩位作者致以無限感謝。
由現在開始,你一切舉動和言語,盡收老大哥眼底。
當然,你無法知道他哪一分鐘在看著你。
《1984》
──喬治.歐威爾 George O'Well
//此日記獻給未來或過去。
獻給思想自由那一個時代:
人人個別不同,
不再孤獨自守。
獻給真理存在而發生了的事
不用被毀跡的日子。
我們活於盲從附和寂寞荒涼歲月的人,
活於老大哥和雙重思想時代的人
謹以此向你們致意。//
喬治.歐威爾
George Orwell
(1903 年 6月25日 - 1950年1月 21 )
英國左翼作家,記者和社會評論家,以辛辣的筆觸諷刺極權主義社會和當權者。
《一九八四》耗盡了歐威爾的全部精力,在出版後不久便於倫敦去世。他生前曾在寫給朋友的信中提及:「我並不相信我在書中所描述的社會必定會到來,但是,我相信某些與其相似的事情可能會發生。」不過亦有評論家認為,此書帶有病態的悲觀主義,否定了人類為自由而奮鬥的價值。
《暴政》
──提摩希・史奈德 Timothy Snyder
//生活是政治的,不是因為世界在意你的感受,而是因為這世界對你的所作所為有反應。我們在生活中做的每個微不足道的選擇都是一種投票⋯⋯在日常生活的政治中,我們的話語、姿態或選擇保持沉默都有其影響。//
//臣服於權威之下可能讓人覺得安適,但這並非真正的安全。言之鑿鑿地說你一定要犧牲自由才能保障安全的人,通常是想同時奪走兩者。//
提摩希.史奈德
Timothy Snyder
(1969年8月18日~)
美國歷史學家、作家。畢業於牛津大學,專攻中歐、東歐以及猶太人大屠殺歷史,目前擔任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外交關係理事會暨良知委員會的成員、維也納人類科學研究中心的常駐研究員;
曾獲漢娜.鄂蘭獎章、萊比錫書展大獎、美國藝術文學院文學獎項,文章評論散見全美各大媒體、報章雜誌專欄。撰有多部備受稱譽的史學著作,
音樂
《Manifiesto》
Victor Jara
I don't sing just to sing
nor for having a good voice,
I sing because the guitar
has meaning and reason.
It has the heart of the land
and the wings of small doves,
it is like blessed water,
it blesses glory and pain.
Here did my song fit,
like Violeta said,
hard-working guitar
with a scent of spring.
Because it is not a guitar of riches
nor things, like it seems.
My song is that of scaffolds,
for reaching the stars.
Because the song has meaning
when there palipates in my veins...
from which it will die singing
... the true truths.
Not the fleeting flattery
nor the foreign fame,
but rather the song of a market
towards the back of the land.
There where everything goes
and everything begins,
the song that has been brave
will always be the new song,
will always be the new song,
will always be the new song...
Victor Jara為智利知名民歌手。1973年9月11日軍人皮諾切特在美國協助及支持下,推翻了左翼總統阿延德(Salvador Allende),Jara不久便被拘捕,拘留期間被折磨,數天後在智利體育館遭行刑,終年40歲,有殮房的公務員認得他,私下通知他的遺孀前來檢走遺體,下葬時發現他身上有超過40個子彈孔。一直到他死後45年的2018年,智利政府才把當年殺死他的士兵定罪。
荒謬日常隨時左右。
即使歌舞昇平、燈火闌珊也會時常擔心,
「咪搞亂我屋企」,彷有無形恐懼。
或者,最大的恐懼就是來自恐懼本身。
頭上無數的眼睛,日夜盤旋,映照現實的無可閃躲。
一場看不見的埋身肉搏,即將開始。
此時此刻,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
這一刻,下一刻,
The moment is coming⋯⋯
聯合編導 ● 李銳俊 J Lei
聯合編導、演員 ● 莫倩婷、張楚誠
特邀演出 ● 關若斐、林詠欣
燈光設計 ● 梁順裕
平面設計 ● 鄭志偉@SomethingMoon
技術統籌及舞台監督 ● 李榮杰
執行舞台監督 ● 湯詩敏
助理舞台監督 ● 林尚嶺
劇照及錄像紀錄 ● V's
航拍顧問 ● 志明
前台 ● 齊齊、Fiona Tang
統籌 ● MI
創作團隊簡介
李銳俊 (阿J)J Lei
聯合編導
澳門人,曾為石頭公社及婆仔屋藝術空間(牛房倉庫)創始成員,從事劇場創作、策劃、教育、文字寫作及編輯等工作,並發表多個舞蹈劇場、環境劇場作品,近年作品有《影落此城》、《搖錢樹》、《此時此刻》(2016)、《離下班還早-車衣記》(2017 & 2019)、《靜默,移轉》等。現為自由工作者。
張楚誠
聯合編導、演員
澳門石頭公社及梳打埠實驗工場成員。 表演藝術工作者。自2006年參與第一個演出起,以演員、編創及統籌等身份遊走於不同的演出之中。
莫倩婷
聯合編導、演員
石頭公社主席、導演、演員。
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International School of Theatre LASSAASD。2007年畢業於澳門大學英語一般課程。17歲開始接觸表演藝術工作,並成為其熱心活躍的一份子。對跨文化創作尤感興趣,曾與多個本地及外地戲劇團體合作,亦曾多次赴外演出及發表導演作品;
曾導演及編導近三十個作品,近年作品包括:《勞動的人》、 《100小時》、《民工與我》、《世界和我怎麼樣》、《山水賦》(2018年澳門藝術節)、《歡樂假期》、《遷移者之歌》(2017年澳門藝術節)等等。